5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并深入雄安新区的高铁站、社区、建设工地等,就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进行调研。他强调,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资料来源:新华社)
关于雄安新区:雄安新区于2017年4月1日设立,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规划范围包括河北省雄县、容城县、安新县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捷,现在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了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01 雄安新区是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雄安新区位列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2022年,住建部发布通知,北京、天津、重庆、河北雄安新区、广州、深圳、沈阳、南京、武汉等24个城市开展智能建造试点,试点期3年。
图源:中国雄安官网
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名单
1.北京市
2.天津市
3.重庆市
4.河北雄安新区
5.河北省保定市
6.辽宁省沈阳市
7.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8.江苏省南京市
9.江苏省苏州市
10.浙江省温州市
11.浙江省嘉兴市
12.浙江省台州市
13.安徽省合肥市
14.福建省厦门市
15.山东省青岛市
16.河南省郑州市
17.湖北省武汉市
18.湖南省长沙市
19.广东省广州市
20.广东省深圳市
21.广东省佛山市
22.四川省成都市
23.陕西省西安市
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资料来源:住建部)
02 雄安为何能成为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据了解,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主要用来探索建筑业转型发展新路径。主要发展方向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促进建筑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智能建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解决建筑行业存在的生产方式粗放、劳动力紧缺、资源能源消耗大等突出问题。
高起点
雄安新区为可能成为首批试点城市?首先,雄安在建设依始就是高起点,雄安建设之初就用智慧路灯、智慧井盖、智慧泊车等数字基础设施改造市容市貌。
一张白纸好作画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如同一张白纸,“一张白纸好作画”。雄安新区发展空间充裕,人口密度低,水资源丰富(华北较大的淡水湖白洋淀)。雄安三县多为轻工制造业,基本没有重化工企业,对环境保护和新区产业规划建设来说是相当有利的条件。
(以上资料来源及参考:新华社、人民雄安网)
03 雄安新区已进入高质量建设阶段
智能建造是各类信息技术在建筑业的集成应用创新,如今,雄安新区已进入高质量建设阶段,智能建造成为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等技术在雄安新区得到充分运用,使新区的项目设计和建造过程融入了“数字基因”。
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的雄安商务服务中心,是雄安新区第一个标志性城市综合体,现在商务服务中心基本已全部竣工交付。商务服务中心项目施工量大,工期短,需在720天内竣工交付。技术负责人使用了“PP-DSTC”BIM实施应用体系,汇集BIM、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项目建设中实现人与物的全面感知,各环节工作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协同共享。(资料来源及参考:北京日报、记者白波)
雄安新区科创综合服务中心
雄安新区科创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一期工程(约5万平方米)是雄安新区启动区科学园片区的标志性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了中铁建设自主研发的数智建造应用,通过三维立体的360度模型,精细全面地展现每一道工序的施工顺序分解步骤(包括墙柱梁板钢筋、主体结构样板、砌筑样板、屋面样板等十几种模板展示)。(资料来源及参考:北京日报、记者白波)

数字雄安建设管理平台
雄安新区成立5周年(2022年4月1日)时,为助力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建设,华航环境雄安建设管理平台项目部搭建了数字雄安建设管理平台,现在平台已广泛应用在新区各类工程项目中,为雄安集团及各方人员提供决策数据基础。(资料来源及参考: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图源: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平台解读:
建筑行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建筑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智能建造水平的提升。“十三五”时期,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在规模上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发展质量、科技含量、环保节能方面有待加强。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成为建筑行业的“关键词”,行业发展目标已转换成建设高品质建筑、提质增效、科技创新。
智能建造技术的生产、发展,以及同其他相关技术间的整合发展,使建筑行业中的设计、生产、施工、管理各环节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在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通过数智建造管理平台、BIM应用等提高了管理信息化水平,解决了工程建设体量大、项目快速增长、多种类型项目需交叉统筹等问题,为各参建单位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决策依据。
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也是一个备受瞩目的“未来之城”,从“一张白纸”到旖旎画卷,雄安的每一天都在发展壮大。展望未来,讯大网相信,随着雄安新区的不断壮大,它将成为一个具备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和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
本文来源:新华社、住建部、人民雄安网、北京日报、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免责声明:引用会标注来源,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版社所有,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讯大网--建筑产业知名品牌及全产业链平台
海量建筑行业数据资源·关注创新产品·灵活机动供应商库
点击访问讯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