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用以“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据悉,这是“专精特新”一词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专精特新”一词最早源于2011年7月,由时任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2011)》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提出。2018年,政府首次提出要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工作。
如今“专精特新”已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战略层面对中小企业发展路径的规划。而“专精特新”也成为中小企业拓展行业发展空间,塑造竞争新优势的新方向。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关于“专精特新”!
何为“专精特新”?
根据工信部的定义,专精特新即“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则是其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目前,我国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62家,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企业11.7万家。行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
已被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遍布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排名前6的有浙江、广东、山东、江苏、北京、上海,合计占比超过43%。
截至目前,全国GDP万亿城市已扩容至24城。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版图中,全国45%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都分布这些头部城市中,占据近“半壁江山”。
在2021年的24个GDP超万亿的城市中,上海、北京、宁波、深圳、天津、重庆、成都、青岛、东莞、西安入围前10。
“小巨人”培育计划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表示,从去年数据来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中小企业的比例虽然不高,但是营收增速、利润率和发明专利成果占有量都分别达到了规上工业中小企业的2.2倍、1.4倍和3.4倍。这说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是非常正确的。
肖亚庆指出,今年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准备再培育3000家以上,带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以上,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不断壮大。
做优做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从创新中找出路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提出,要进一步扩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规模,在已有基础上,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增加数量。今年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准备再培育3000家以上,带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以上,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不断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示范,也希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践能给广大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一些启示,使得中小企业发展能像它们这样取得更好的业绩。
中小企业占企业总量中的绝大多数,4800多万家企业中,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政策、创造的环境,要扩大到广大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从而支撑工业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同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需要大家形成合力。各地方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市场主体本身,是企业本身。要将这些政策要求和已经取得的实践一项一项总结好,一项一项推广下去,支持更多的企业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认为,“中小企业要真正成为“专精特新”企业,从发展目标上,要以成为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配套专家”为目标,专注并深耕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从发展路径上,要发挥中小企业优势,进一步强化创新。”“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面对什么发展形势,都要始终坚持从创新找出路、想办法、谋发展。从发展结果看,要实现从相对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质量、弱品牌走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质量、强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为进一步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要从教育和奖励两方面着手,让广大中小企业认识到“专精特新”重要性。要有针对性地为中小企业解决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短板。同时,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既是顺应数实融合发展趋势的必要之举,也是实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他建议,鼓励更多专业化服务机构以实用技术为基础,分阶段、分场景为中小企业设计出成本低廉且容易上手的“工具箱”,让中小企业根据成本收益选择适合自身发展情况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国华认为,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关键在于做好科技研发。他建议,政府要为中小企业提供平台、资源、资金和政策保障,用创新集群为企业服务。引更多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此外, 人才对于企业创新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引进人才要有全方位思考,在股权、薪酬、职业规划、研发氛围等方面提供宽容的环境。
可以说,“专精特新”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评定标准,它是国家为中小企业定制好的最优发展路线,企业应顺应数实融合发展趋势,集中精力实现数字化能力,使自身具备“数字化韧性”,改变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
小讯有话说
讯大网积极响应国家“专精特新”发展的号召,依托自身在数据、软件、研发方面的优势以及对声光视讯工程行业的了解,持续进行音视频工程招投标全流程咨询服务的优化与升级,为客户创造价值。
针对音视频工程招标模式存在的问题,讯大网对传统招标中的标前考察、招标、项目实施、运营维护等多个环节进行系统化梳理,通过综合评分体系帮助业主简化标前考察工作、精准选择供应商和品牌,通过方案馆及预算计算器帮助业主评估项目初期预算,作为决策依据。平台提供由招标开始到设备采购,从项目实施到项目交付等全程无缝链接和项目监测服务,有效降低项目各方间的沟通成本,助力行业工程项目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本文来源:新华社、人民邮电报、经济日报、直通北交所、中国经营报、澎湃新闻、工信微报等。免责声明:引用会标注来源,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版社所有,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